均一教育學苑
  • Home
    • 學苑簡介
    • 報名方式
    • 交通資訊
  • 進修資源
    • 線上學習平台
    • 2017暑假其他教師研習

黃國珍 從閱讀開始翻轉教育 2015/12/19

12/7/2015

0 Comments

 
图片
聯合報 記者黃昭勇
​
從閱讀開始翻轉教育
講者
:黃國珍(品學堂創辦人) 
時間:2015/12/19(六)9:00-16:00 
地點:台東縣寶桑國中會議室 
教師研習代號:1897761 
參加對象:教師、家長、學生.....所有關心閱讀教育的夥伴們。
品學堂黃國珍 把閱讀變簡單
資料來源:2015-07-27 04:47 聯合報 記者黃昭勇/台北報導

分享「閱讀,不是把人帶到圖書館就解決了。」三年前,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參加了若水國際的活動,提出「台灣閱讀教育」推動計畫,半年後,他將計畫落實成為企業經營,透過出版《閱讀理解》季刊,要讓國中生學會閱讀。
黃國珍原本協助企業做創意提案,將企業的創意變成一個又一個實際的營運模式。他認為,既然企業的營運都可以透過理解、程序的創意方式解決,閱讀這件事情更應該要有系統性的學習方法。

他在若水國際的執行計畫中,遇到了國際學生評量計畫(PISA)的共同召集人、成大中文系教授陳昌明,兩人都認為真正能夠推動台灣前進的,就是推行「閱讀教育」;若水的計畫結束後,黃國珍希望可以持續推動閱讀教育,因此決定創辦品學堂,閱讀理解季刊則是品學堂針對國中生的第一份產品。

黃國珍有次在演講活動中,與國中老師討論學生成績不佳的問題,當時就有數學老師提出,學生數學考不好,是因為看不懂題目。他說,這的確是目前學生普遍遇到的問題,因為閱讀的能力不只是看得懂字,而是要了解寫作背後的意思。

黃國珍認為,閱讀是有歷程的,必須透過分析文本、擷取知識、重新整理後,再提出自己的看法與省思。

他說,《閱讀理解》季刊就是一套訓練擷取、統整與省思的教材,共有十二位編輯委員,透過重新撰寫文本,並設計提問,透過老師的提問,讓學生能學會問問題,真正開始進行有系統地閱讀。

「理解型的提問沒有標準答案?」黃國珍表示,這樣的想法並不完全正確。他說,理解型的提問應該老師在先知道問題的答案後,重新設計提問,透過提問與學生的回答,了解學生的思考過程,才能真正知道學生遇到的閱讀障礙,從而跨越障礙、理解閱讀。

黃國珍說,學校教育的提問,就是在一定的領域內閱讀文本與提問,就好像是在少林寺打十八銅人陣,是基本功;但到了社會上就像是自由搏擊,會遇到的問題與處境都難以限定,因此就需要進一步的素養教育。

黃國珍指出,素養教育就是思辨與批判的能力,但思辨不能熱血,不是酸、挑骨頭,而是透過統整與省思提出新的、可以往前進步的想法與方案。他建議,學生可以每天看《聯合報》等三份報紙,從不同報紙新聞中,看出文本背後沒有告知的訊息,學習思辨的能力。
TED X Taipei 演講
0 Comments



Leave a Reply.

    Archives

    十二月 2015
    八月 2015
    六月 2015
    四月 2015

    類别

    全部

    RSS 訂閱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Copyright © 2015 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辦公室 Taipei Office | T | +886-2-2321-3313 | F | +886-2-2321-5552 ‧ 台東辦公室 Taitung Office | T | +886-89-221-991 | F | +886-89-22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