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載出處:雲端教室實驗部落格
龍埔國小 施信源老師
均一的數位順流學習~~~
今天數學課嘗試了一種自己期待很久的方式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類似「順流學習」
姑且稱為「均一的數位順流」
我一直不敢嘗試的原因是
翻轉教學本來就是在家與在校的翻轉學習
如果所有的控制都在學校完成
那還稱為翻轉嗎?
更何況我想要的是高層次的思考與討論活動
翻轉教學對「預習」有很大的意義
也只有在家先自主學習~
上課才能輕鬆或有變化
當然
在課堂上網路不穩~就更別想在教室裡面全班看影片自學~
除非帶去電腦教室~
龍埔國小 施信源老師
均一的數位順流學習~~~
今天數學課嘗試了一種自己期待很久的方式
我不知道這算不算是類似「順流學習」
姑且稱為「均一的數位順流」
我一直不敢嘗試的原因是
翻轉教學本來就是在家與在校的翻轉學習
如果所有的控制都在學校完成
那還稱為翻轉嗎?
更何況我想要的是高層次的思考與討論活動
翻轉教學對「預習」有很大的意義
也只有在家先自主學習~
上課才能輕鬆或有變化
當然
在課堂上網路不穩~就更別想在教室裡面全班看影片自學~
除非帶去電腦教室~
教室內進行資訊融入
硬體、軟體、訊號、老師能力、家長接受度
都是很大的挑戰
更別說32個孩子的大班
但事實上
一學期下來
在家自主學習的確難度很高~
大約只能有7成配合
而且~
如果沒有基礎預習自學
數學翻轉教學在課堂上的跳躍
無疑對一些孩子來說跟本是如同「神風特攻隊」一般必定完蛋
還沒完
數位翻轉的鴻溝─資訊程度、硬體設備與軟體學習
這三個對能力好的就易如反掌
對一般老師來說~就別想輕易跨過
如果數位翻轉是對多數人是「神人」才做的
那未來不僅是推動門檻的問題
更是城鄉差異、東西差異的始作俑者!!!
如果家長、孩子在在家自主學習的接受度上
還需要時間去調整文化意識與擔憂
那麼就需要緩衝的思考與做法
而不是一昧地問:「為什麼你不翻轉教學?」
回到今天早上
一方面進度到比較簡單的範圍
二方面一直很想除了手頭上的幾招外,再嘗試新的方式
三方面一直在思考自主學習與數位教材如何在課堂上更能搭配
四方面必須解決3成回家不看影片、不用各種平台的低成就孩子
五方面要找出讓自己在備課上
或者在普通非資訊專長老師身上
可以......
不去用弄moodle、自拍影片、評估數據等等額外花費心力的歷程
而是運用現成的均一、課本教材就能達到自主學習
也能有查核點的機制
放手試試看
畢竟這個單元比較簡單
就算出狀況
也比較好收拾
不過似乎效果不錯
但我不認為這是「狹義」的翻轉教學
畢竟不是回家看影片,而且還是在老師的掌握中去完成
打心裡總覺得.....這不是標準的翻轉~
但又如何~
至少就「廣義」來說
是一種很簡單、有機會推薦給一般沒有資訊專長老師的改良方法
大致上我的流程是這樣
前一天一樣先備課
但沒有讓孩子在家看影片了
而且先恢復傳統的備課思考
一堂課我的時間與自學內容如何安排與鋪陳
但有三個點一定要想到
1.我要如何檢查學生自學
2.萬一網路掛掉我的備案
3.走動觀察如果發現嚴重問題如何處理
接下來在課堂開始的時候
一樣先進行基本概念說明
畢竟不太放心這樣的操作會不會成功
(還是職業病~怕東怕西怕沒講東西~大約就五分鐘讓自己安心吧!)
還是準備了一份簡報
台灣老師不說兩句話好像沒有存在感
哈哈哈!!!!
之後開始讓孩子在課堂上依照自己的思考、學習的狀態
自由地控制觀看均一的某一單元數學影片
大約要求10分鐘
而這段期間會有孩子快與慢的狀況
就規範一定的時間之內完成影片
與進行均一的題目練習
如果更快地
就進到習作練習
大約10分鐘
期間
透過走動觀察去觀察每一組學生狀況
並鼓勵互相小聲對話、討論
而我一樣主要的視野放在「低成就」的孩子身上
注意他的學習專注度與計算過程
專門注意一些孩子的狀況
不過這樣效果真的很不錯
陪伴才是王道
但我只有一個
32個孩子
除了善用一些方法
就是真的要動腦筋!!!
全班大體上都很不錯
有聲音討論~但都很小聲
每個自己順著自己的進度
嗯~~~~~
我就到處觀察走動
看看有沒有舉手想問問題~順便拍個照片吧!
而最後依照走動觀察到的常見錯誤或迷思
加上教學經驗
開始要求迅速收起平板、蓋上習作
統一在黑板上進行說明問題
也大約5-10分鐘
檢核點是很重要的
用現成的均一題目就可以看出來~~~
後面所剩下的時間
一樣
快的讓他用均一去發展其他的技能
慢的就持續寫習作或舉手發問
給予指導
--------------------------------------------------------
我的感覺是
前一天晚上的確比較省時間與省事
等於是把晚上的觀察放回到白天的課堂
而回到傳統備課的時間安排
這樣對於一般的老師如果想嘗試,應該會有更好的吸引力
而且不需要高手般去規畫MOODLE的課程或Google的表單
僅利用均一的題目就可以去規畫「查核點」
(當然必須要有題目與影片......)
降低了數位融入的準備難度~甚至數位翻轉的屏障
並且把無法在家自學的干擾降低
讓孩子在課堂利用均一進行自學
而且在控制的時段內、老師陪伴下
完成自主學習的歷程
而原本的「查核點」,又或者說練習跟作業
就現場進行完成
老師所做的
就真的是陪伴、觀察與指導
而且一樣可以達到「健達出奇蛋」的效果
強的自己發展進度
弱的就能陪伴指導
最重要的在人力上
一個老師就可以搞定一切
而且省很多體力
是不是「順流教學」?
依照一般的順流學習
除了使用課目上是屬於自然科的體驗教學外
其中非常注意學習者的熱忱、注意力集中、體驗與分享
而我所嘗試的
畢竟還是有齊一的進度與規範的流程
而且是透過數位學習去吸引與引導孩子
然後在要求的時間內與變化的活動去讓孩子的保持專注度
當然今天比較沒有讓孩子進行分享
而是當我在教室內觀察時
把觀察的心得做一個總結
所以~有點像~又有點不太像......
不過
總覺得
看到眼前的學生
真的是自己順著自己的進度去達到我理想的學習目標
讓我腦海想到
這或許是另類的「數位順流學習」吧!
而且
在家自學的壓力少很多
備課的準備少很多
只要......善用均一教育平台現有的學習資源
搭配做的不差的習作、電子書
最有趣的是
我不需要做分組競賽、加分等等刺激
孩子各自專注、也會討論
而且聲音小很多
你會看到「學習是孩子自己掌握的」
然後我更有時間注意低成就的孩子
看著盯著一題一題算完
還是那句老話
一個投手總要有幾種球路
就試試看吧~
也給大家一點靈感吧~~~~
硬體、軟體、訊號、老師能力、家長接受度
都是很大的挑戰
更別說32個孩子的大班
但事實上
一學期下來
在家自主學習的確難度很高~
大約只能有7成配合
而且~
如果沒有基礎預習自學
數學翻轉教學在課堂上的跳躍
無疑對一些孩子來說跟本是如同「神風特攻隊」一般必定完蛋
還沒完
數位翻轉的鴻溝─資訊程度、硬體設備與軟體學習
這三個對能力好的就易如反掌
對一般老師來說~就別想輕易跨過
如果數位翻轉是對多數人是「神人」才做的
那未來不僅是推動門檻的問題
更是城鄉差異、東西差異的始作俑者!!!
如果家長、孩子在在家自主學習的接受度上
還需要時間去調整文化意識與擔憂
那麼就需要緩衝的思考與做法
而不是一昧地問:「為什麼你不翻轉教學?」
回到今天早上
一方面進度到比較簡單的範圍
二方面一直很想除了手頭上的幾招外,再嘗試新的方式
三方面一直在思考自主學習與數位教材如何在課堂上更能搭配
四方面必須解決3成回家不看影片、不用各種平台的低成就孩子
五方面要找出讓自己在備課上
或者在普通非資訊專長老師身上
可以......
不去用弄moodle、自拍影片、評估數據等等額外花費心力的歷程
而是運用現成的均一、課本教材就能達到自主學習
也能有查核點的機制
放手試試看
畢竟這個單元比較簡單
就算出狀況
也比較好收拾
不過似乎效果不錯
但我不認為這是「狹義」的翻轉教學
畢竟不是回家看影片,而且還是在老師的掌握中去完成
打心裡總覺得.....這不是標準的翻轉~
但又如何~
至少就「廣義」來說
是一種很簡單、有機會推薦給一般沒有資訊專長老師的改良方法
大致上我的流程是這樣
前一天一樣先備課
但沒有讓孩子在家看影片了
而且先恢復傳統的備課思考
一堂課我的時間與自學內容如何安排與鋪陳
但有三個點一定要想到
1.我要如何檢查學生自學
2.萬一網路掛掉我的備案
3.走動觀察如果發現嚴重問題如何處理
接下來在課堂開始的時候
一樣先進行基本概念說明
畢竟不太放心這樣的操作會不會成功
(還是職業病~怕東怕西怕沒講東西~大約就五分鐘讓自己安心吧!)
還是準備了一份簡報
台灣老師不說兩句話好像沒有存在感
哈哈哈!!!!
之後開始讓孩子在課堂上依照自己的思考、學習的狀態
自由地控制觀看均一的某一單元數學影片
大約要求10分鐘
而這段期間會有孩子快與慢的狀況
就規範一定的時間之內完成影片
與進行均一的題目練習
如果更快地
就進到習作練習
大約10分鐘
期間
透過走動觀察去觀察每一組學生狀況
並鼓勵互相小聲對話、討論
而我一樣主要的視野放在「低成就」的孩子身上
注意他的學習專注度與計算過程
專門注意一些孩子的狀況
不過這樣效果真的很不錯
陪伴才是王道
但我只有一個
32個孩子
除了善用一些方法
就是真的要動腦筋!!!
全班大體上都很不錯
有聲音討論~但都很小聲
每個自己順著自己的進度
嗯~~~~~
我就到處觀察走動
看看有沒有舉手想問問題~順便拍個照片吧!
而最後依照走動觀察到的常見錯誤或迷思
加上教學經驗
開始要求迅速收起平板、蓋上習作
統一在黑板上進行說明問題
也大約5-10分鐘
檢核點是很重要的
用現成的均一題目就可以看出來~~~
後面所剩下的時間
一樣
快的讓他用均一去發展其他的技能
慢的就持續寫習作或舉手發問
給予指導
--------------------------------------------------------
我的感覺是
前一天晚上的確比較省時間與省事
等於是把晚上的觀察放回到白天的課堂
而回到傳統備課的時間安排
這樣對於一般的老師如果想嘗試,應該會有更好的吸引力
而且不需要高手般去規畫MOODLE的課程或Google的表單
僅利用均一的題目就可以去規畫「查核點」
(當然必須要有題目與影片......)
降低了數位融入的準備難度~甚至數位翻轉的屏障
並且把無法在家自學的干擾降低
讓孩子在課堂利用均一進行自學
而且在控制的時段內、老師陪伴下
完成自主學習的歷程
而原本的「查核點」,又或者說練習跟作業
就現場進行完成
老師所做的
就真的是陪伴、觀察與指導
而且一樣可以達到「健達出奇蛋」的效果
強的自己發展進度
弱的就能陪伴指導
最重要的在人力上
一個老師就可以搞定一切
而且省很多體力
是不是「順流教學」?
依照一般的順流學習
除了使用課目上是屬於自然科的體驗教學外
其中非常注意學習者的熱忱、注意力集中、體驗與分享
而我所嘗試的
畢竟還是有齊一的進度與規範的流程
而且是透過數位學習去吸引與引導孩子
然後在要求的時間內與變化的活動去讓孩子的保持專注度
當然今天比較沒有讓孩子進行分享
而是當我在教室內觀察時
把觀察的心得做一個總結
所以~有點像~又有點不太像......
不過
總覺得
看到眼前的學生
真的是自己順著自己的進度去達到我理想的學習目標
讓我腦海想到
這或許是另類的「數位順流學習」吧!
而且
在家自學的壓力少很多
備課的準備少很多
只要......善用均一教育平台現有的學習資源
搭配做的不差的習作、電子書
最有趣的是
我不需要做分組競賽、加分等等刺激
孩子各自專注、也會討論
而且聲音小很多
你會看到「學習是孩子自己掌握的」
然後我更有時間注意低成就的孩子
看著盯著一題一題算完
還是那句老話
一個投手總要有幾種球路
就試試看吧~
也給大家一點靈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