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台北與花東地區的老師們,透過互動與分享方式,獲得更多元的教學資源,達到共同成長的目標。台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藍偉瑩老師在8/6-7號,帶領共16位來自台北各校的老師,於均一中小學,辦理「共備樂學團」工作坊,藉由過去的教學生涯中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在全台各地組織課程共備所累積的豐富經驗,與花東地區的老師進行理論與實務的經驗分享。當天也吸引來自全台各地30多位老師參加。
公益平台嚴董事長長壽在開場中也提到,今天是一個值得高興且令人感動的日子。因為這不是由公立機關發起,而是由一群這麼棒的老師們自發性的來到花東,做這樣一件聖潔的事。嚴董事長同時表示在此坦然代表花東的老師們接受這份盛情。這正是「從自己做起,你就是改變的起點」最好的實踐。
而後透過破冰活動,每組老師在不熟悉的狀況下培養默契,體會在群組中藉著關心自己、關心他人,用心去感覺每一個人的步調動作和進度,共同完成一個任務。之後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分析一開始未能成功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可以將任務更快更好的完成,而「我」可以做些甚麼讓事情變得更好更順?
而後透過破冰活動,每組老師在不熟悉的狀況下培養默契,體會在群組中藉著關心自己、關心他人,用心去感覺每一個人的步調動作和進度,共同完成一個任務。之後彼此分享自己的感受,分析一開始未能成功的可能原因,以及如何可以將任務更快更好的完成,而「我」可以做些甚麼讓事情變得更好更順?
工作坊正式開始後,老師們首先依據教授科目分成國文、英文、數學、理化、歷史等共十組,進行成員彼此自我介紹,簡單說明現況與教學方式分享;熟悉認識,建立關係,為接下來的共備討論做準備。藍老師先分享了「教學的現在與未來」的概念,未來孩子們面對的將是跨領域的問題,身為老師的我們是否有這樣的能力? 而唯有讓自己先成為一個學習者,並展現於舉手投足間,孩子們才能自然的追隨這樣的精神。
而後透過簡報講述成立社群方式共備課程的意義內涵,以及運作模式;包含社群規則以及如何訂定社群目標。之後,也讓老師重新思考如何改變以往習慣將篩選、切割後的資訊分享給孩子,改以在教學互動中提供孩子足夠資訊,如此對學習將是更有幫助的。期間設計活動的體驗,自我檢視:「是否給學生設立了清楚的學習目標」、「是否問對了問題」、「是否對自己的專業專精」,以及「是否了解孩子的心情」。
而後透過簡報講述成立社群方式共備課程的意義內涵,以及運作模式;包含社群規則以及如何訂定社群目標。之後,也讓老師重新思考如何改變以往習慣將篩選、切割後的資訊分享給孩子,改以在教學互動中提供孩子足夠資訊,如此對學習將是更有幫助的。期間設計活動的體驗,自我檢視:「是否給學生設立了清楚的學習目標」、「是否問對了問題」、「是否對自己的專業專精」,以及「是否了解孩子的心情」。
「比手畫腳」活動中,老師分別扮演提問者、答題者以及觀察員的角色,配合不同的條件限制,讓參與老師們能夠獲得不同的感受。透過一對一問答之間,體驗老師的表達能力與了解自身學科的重要。如果老師對專業學科不夠專精,又無法充分表達,孩子聽不懂內容,就很難產生知識聯想,自然無法運用這個知識。
第二輪遊戲時將規則改為「多人作答」,台上老師講解完關提示後,台下的學生可以互相討論與作答,大大增加了答題的準確度與速度。藍老師進一步解釋,單人與多人答題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後者可以增加錯誤的容忍度,當孩子們都害怕說錯時,就很容易變成老師的「個人獨白」,孩子聽不懂,也沒有互動,更無法活絡班級氣氛;但若是轉變成多人討論方式,害怕的感覺受到分散,大家共同解決問題,學習效果也就出來了。之後透過每個角色的分享,引導出如何才是更有效課程設計的討論。藍老師也藉此分享給參與老師們在共備課程時,如何與教學現場、孩子的學習狀況連結的重要性。
各組別接著以自己學科為例,以「題目-提問目的-預設能力-預設答案-學生可能的答案」的結構,做精準發問的討論與實作練習。
第二輪遊戲時將規則改為「多人作答」,台上老師講解完關提示後,台下的學生可以互相討論與作答,大大增加了答題的準確度與速度。藍老師進一步解釋,單人與多人答題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後者可以增加錯誤的容忍度,當孩子們都害怕說錯時,就很容易變成老師的「個人獨白」,孩子聽不懂,也沒有互動,更無法活絡班級氣氛;但若是轉變成多人討論方式,害怕的感覺受到分散,大家共同解決問題,學習效果也就出來了。之後透過每個角色的分享,引導出如何才是更有效課程設計的討論。藍老師也藉此分享給參與老師們在共備課程時,如何與教學現場、孩子的學習狀況連結的重要性。
各組別接著以自己學科為例,以「題目-提問目的-預設能力-預設答案-學生可能的答案」的結構,做精準發問的討論與實作練習。
第二天課程由於受到颱風來襲的影響,課程濃縮為半天。藍老師看到各學科小組的熱烈討論參與,也決定將大部份時間留給共備討論。
最後,藍老師分享了「聆聽、表達與合作」的概念。在課堂上有效的傾聽,才能了解孩子們哪裡懂哪裡不懂,避免教室裡成為一群自我對話的人。教會孩子「怎麼說」與「怎麼聽」的技巧是十分重要。如此,老師、孩子之間才能做有意義的對話,進而達成有效學習的目標。
藍老師也鼓勵老師們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走進教室面對不同的孩子,或許遭遇挫折,但嘗試了解別人的問題,思考各種可能性,則是成長最多的。而社群的價值也並非僅止於課程的共備,夥伴互相討論、協同學習,共同成長進步讓彼此成為學科專家,才能培養出有能力又兼具素養的孩子。
最後,藍老師分享了「聆聽、表達與合作」的概念。在課堂上有效的傾聽,才能了解孩子們哪裡懂哪裡不懂,避免教室裡成為一群自我對話的人。教會孩子「怎麼說」與「怎麼聽」的技巧是十分重要。如此,老師、孩子之間才能做有意義的對話,進而達成有效學習的目標。
藍老師也鼓勵老師們多嘗試不同的教學方式,走進教室面對不同的孩子,或許遭遇挫折,但嘗試了解別人的問題,思考各種可能性,則是成長最多的。而社群的價值也並非僅止於課程的共備,夥伴互相討論、協同學習,共同成長進步讓彼此成為學科專家,才能培養出有能力又兼具素養的孩子。
經過第一次的彼此認識與備各討論經驗,未來各學科小組將由小組領導的老師依據成員需求與進度,各自訂定集會與共同備課計畫時程。期望這個好的開始能更活絡花東國高中老師們的教學設計與思維,對老師、孩子都將是一個正向的影響。

台東工作坊日程表.doc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