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教育學苑
  • Home
    • 學苑簡介
    • 報名方式
    • 交通資訊
  • 進修資源
    • 線上學習平台
    • 2017暑假其他教師研習

【教育現場】陳建榮  電影融入教學 為孩子帶來不同的光與能力

4/30/2015

 
图片
《叫我第一名》這部電影改編自一位妥瑞氏症年輕人Brad Cohen的真實故事。24間學校拒絕了他,只剩唯一的錄取機會,他戰勝了種種的不公平,成為全美第一個當選最佳教師的妥瑞症人。因為在其他孩子愚弄和嘲笑的成長過程中,他遇見一位開明睿智的校長了解他的處境,並且在一個公開場合上替他向全校說明,讓他贏得大家的體諒與接受,也啟發他立志當一位「他從沒遇過的好老師」的決心。他在教室貼著一張海報,上頭寫著:「It's okay to be different.」告訴學生不要擔心自己和別人不一樣,要做你自己。

在訪談間,台北市忠孝國小陳建榮老師特別分享了這部勵志電影,他同時提到如果這句話改為「It's great to be different.」會更棒!因為,台灣的教育常常不歡迎孩子to be different,而傾向一致化、平庸化,甚至認為只要念好書就可以翻轉自己的人生;另一方面我們也經常陷入二元對立的狹隘思考,認為自己對,別人就一定不對。其實,人與人之間,在各自了立場都有各自的對,我們如何讓不同版本的主觀故事,有辦法來到一個都存在、又能同理的地方,這就是教育的目的與功能了。

Read More

【時事議題】一張不填鴨的國語考卷,為什麼會引起家長與安親班的反彈?

4/29/2015

 
文章轉載出處:商業周刊
撰文者 翁麗淑
图片
圖片來源:dreamstime_l_49849714

為什麼出一張國語考卷要寫這種說明昭告天下呢?

因為這次五下期中考的國語試卷學生反應題目有五面,寫不完;且題目的型態以前沒看過,以致不知道如何作答。

最根本的原因應該是學生的考試分數表現不佳,所以就要出題老師出面說明一下,為什麼要這樣出題呢?!難道是故意要為難學生讓大家考不好的嗎?!

Read More

【時事議題】6成學生有情緒困擾 輔導人力缺乏

4/25/2015

 
【楊俐容老師參與親子天下情緒力大調查相關報導】
文章轉載出處: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2014年3月31日】
图片
(圖片提供/親子天下雜誌)
學校本該是孩子們學習的殿堂,以及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之一。但隨著層出不窮的情緒問題、校園霸凌事件浮出檯面,不禁也讓家長開始擔憂,自己的寶貝是否可能遭遇同樣的問題,更擔心倘若有類似情形發生,會沒有解決方案,而學校在現行管理框架下是否有能力妥善處理?校園中第一線輔導教師的配備是否不足?

Read More

【國際趨勢】寫程式是一種新興文化 —為什麼我們應該教孩子寫程式的 10 個理由

4/24/2015

 
文章轉載出處:INSIDE「硬塞的」科技網誌
图片
世界上越來越多為年輕學子量身打造的程式語言學習平台跟教育機構,這並不是偶然,你眼中的「小朋友」不但有能力、更有潛力可以開發出創新並且實用的應用程式、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圈子裡大放異彩。

小小工程師的故事
去年十一月舉辦的一場 YesWeCode 駭客松裡,其中最出色的作品來自一名 9 歲的小男孩。他製作了一個類似 Uber 的應用程式,這個 App 被票選為這場活動中的「最佳企業模範(Best Business model)」1。

另外一款在 Google Play 上推出的免費遊戲「Crazy Block」出自一名毫無程式開發經驗的 14 歲西班牙小女孩 Lucia Sanchez,她花了兩年的時間自學程式語言,在 Youtube 影片教學跟網路資源的幫助下獨立開發出這款遊戲2 。

接受採訪時,Lucia Sanchez 告訴媒體:「我看到網路上一個故事,有個 14 歲的男孩開發了一款被下載超過 100 萬次的遊戲,我覺得很了不起,於是我也想做一件類似的事情。」Crazy Block 目前在 Google Play 上的評價是 4.6 顆星(滿分 5 顆星),總共有 500 多名使用者參與評分。

Read More

【時事議題】教育真的可以不一樣

4/21/2015

 
文章轉載出處:教育脈動電子期刊
嚴長壽
公益平台基金會董事長
壹、前言
       關於教育,倉卒上路的十二年國教無疑是「熱」議題,引起多方討論爭辯,但我想在此提出的,是更本質性的思考:十二年國民教育真正應該教給學生什麼內容? 與其我們持續不斷的批判,倒不如大家積極參與討論教育改革應該走的方向。臺灣的教育的確需要改變,如果我們能及時以正面的態度看待這件事實,一代代即將畢業的學生,就不會繼續成為過去教育的犧牲品。

   教育是探索一切問題的源頭,改變的根本解決之道。持平來看,十二年國教政策的立意,在於呼應時代變革的需求,不論是多元入學方案或是因材施教、適性揚才的出發點,都是正確的。只可惜快速的宣示、匆促的執行,忽略了任何一個政策都必須循序漸進;變革成功必須從源頭的老師開始。如果站在教育第一線的老師無法率先改變,如果沒有提供他們一套新的訓練方法、評鑑制度,老師們也只能將原來被養成的舊方法套用於新制度上,讓所有的改革都窒礙難行。

       我不希望再針對此議題做過多的探索與描述,只想提醒政策主導者、所有教育工作者,以及憂心忡忡的家長們:請回到核心概念去理解,這樣巨大的制度改變,目的是希望孩子在更健全的教育環境中成長,找到自己的自信與天賦,以因應未來世界的變化,培養具足的競爭力。

Read More

【時事議題】王盈勛:一個應該改變世界的年輕人,我們卻要他去找份工作?

4/17/2015

 
文章轉載出處:獨立評論@天下
作者: 王盈勛
图片
photo credit:flickr@Hartwig HKD,CC BY-ND 2.0

十多年來錯誤的高教方針,把台灣的大學,包括技職教育在內,一股腦兒地導向論文生產,而與台灣的社會與產業發展脫鉤又脫節,於是,我們的教育主管機關「從善如流」,宣稱往後的高教政策將是「學用合一」,而這當中最重要的「指標」,則是力促大學要幫學生找到工作,就連我所任教的藝術大學,也要依此標準來衡量「績效」。

教育部有心要做出改變,這是好事,但教育部的變,還是有兩件事不變:一是官僚機構追求的變,永遠是個落後指標,二是他們認為應有的改變,總是要由上而下、一體適用地套用到所有大學。光是這兩點,就有可能讓好事變災難。

有個工作很重要,這點不用懷疑。但在我們這個時代,我們熟悉的工作正在快速消失當中,新工作也正在長出來,美國勞動部的一份研究報告〈未來工作—21世紀工作的趨勢與挑戰〉就指出,現在的學生未來所將從事的工作,將有65%現在還不存在。而這些工作,可能不是用「找」的,而是要工作者自己去創造出來。


Read More

【教育現場】補救教學惡性循環 親師生三輸

4/9/2015

 
文章轉載出處:聯合新聞網
唐宇新(花蓮縣源城國小教師)
图片
留校補救教學的國小學童。圖片提供/唐宇新老師

很早之前我就想著手寫這篇了,今天我們來談談學生對於學習失去熱情與動力後,究竟我們用了什麼方法來拯救學生呢?

先淺談家長端吧,家長端只有一招「送進補習班」!所以這會問題出來了,口袋不夠深的家長,他們的孩子馬上就玩完了嗎?當然不,因為在還沒有補救教學時,我所知道有很多老師在放學後多留學生下來一個小時,幫他們補強功課、指導他們寫作業。孩子對於這樣被留下來心態上會自己覺得可恥,也因此會更奮發向上,想辦法脫離老師把自己留在學校。也就這樣,孩子們會機警一點、自主一點,當然還是偶爾會小小地不小心一下,然後又坐在老師桌子前面跟老師細細的討論作業哪裡不對、功課哪裡不會。

說真的,那種沒有壓力的留校生,我可以比較輕鬆點面對。因為沒有多收錢,單純只是想要幫助學生而已。也不用成果、也不用資料的單純就是良心事業而已,根本沒有什麼高尚不高尚的。

回想起來,我第一年教書好像就幹了這樣一件蠢事──「夜間補救一群孩子」,就大家認識的我,我當時要求的回報只有家長提供一頓晚餐而已!而後來,我認識了幾個老朋友,他們退休了卻仍然會記起當時跨過田埂、進到農舍去幫幾個農忙的家長帶孩子補強功課,講到這段故事的老朋友就是教育部五六年前退休下來的主秘。

Read More

    Categories

    全部
    國際趨勢
    教育現場
    時事議題

    Archives

    十二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RSS 訂閱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Copyright © 2015 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辦公室 Taipei Office | T | +886-2-2321-3313 | F | +886-2-2321-5552 ‧ 台東辦公室 Taitung Office | T | +886-89-221-991 | F | +886-89-222-5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