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一教育學苑
  • Home
    • 學苑簡介
    • 報名方式
    • 交通資訊
  • 進修資源
    • 線上學習平台
    • 2017暑假其他教師研習

【時事議題】『Nash猜數字與撿紅點匹配』 由納許均衡看待賽局理論

5/29/2015

 
文章轉載出處: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
響尾蛇的數學天地

最後通牒遊戲,你的選擇是?

假設有人出100塊錢,給你和另外一個不認識的人去分,只要你們兩人都同意怎麼分這筆錢,就可以把錢拿走。但是,你們必須遵守嚴格的規定。兩個人必須分別待在不同的房間,不能交談或溝通。一開始,先擲銅板決定誰有權提議如何分錢,假定你取得了建議權,你只會有一次提議的機會,而另外一個人也只有一次機會回答「同意」或「不同意」。對方和你一樣,很清楚遊戲規則和現金總額,如果他同意你的提議,你們就可以分掉這筆錢;如果他不同意,你們兩個人就一文錢都拿不到。無論結果如何,遊戲都到此結束,不會再重來一遍。在這種情況下,你會怎麼辦呢?
图片

Read More

【時事議題】台灣專門扼殺學習樂趣的幾個殺手:過重視考試、死記硬背、教科書太僵化....

5/29/2015

 
文章轉載出處: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作者:Herbert Hanreich
翻譯:Wendy Chang
图片
1999年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舉行了論壇,邀請教育學家以及大腦研究學者一起座談,會舉辦論壇的原因是發現神經科學和學習有點關係,大腦神經會影響學習的發展,神經科學領域的發現重要到讓人無法忽視其成果,過去20年來,科學家對於大腦的運作更加瞭解,即使這個器官的重量只佔了身體的1/50,但是卻要用掉全身1/5的能量。

也許和大腦研究的相關科技最大突破是fMRI的發展,fMRI中文名「功能性磁振造影」,可以在你思考、感覺、或做任何事情時,掃描大腦的活動狀態, 顯示螢幕上看到亮點的地方就表示該區塊的腦神經元活動頻繁,藉由體素(voxel)的呈現,大腦中大部分區域的功能都已經知道,也因此每當大腦有什麼反應時,我們可以直接判讀出該對象的心理狀態為何。舉例來說,我們能夠觀察到潛藏的學習意願是否會影響大腦活動。

Read More

【教育現場】台北市教育局課程督學藍偉瑩:堅持改革,我不是來做官的

5/21/2015

 
文章轉載出處:親子天下
到處做示範教學,她的足跡最遠到過台東,培養種子教師走出台北,一同推動教學改變,是老師也是督學,藍偉瑩的教改路走得務實而有效果。
图片
攝影:鄒保祥
教學改變的故事正在全台上演,即使假日,也不例外。

一個普通的週六早上,許多人還在床上補眠,數十名高中化學老師到台北師大附中備課,有人甚至比平時上班還要早起,遠從基隆、新竹而來。他們不斷交叉詰問:「你會怎麼教?」「預期學生會回答什麼?」「學生接不下去怎麼辦?」一堂化學課就像篇好看的故事,得為了高潮鋪梗,也將問題拋給學生接下去。

同樣的休假日,寒假第一天,許多人已經坐上飛機出國旅遊,但是超過三十名台北市高中老師卻驅車前往南投分享教學。浩浩蕩蕩花了三小時到南投暨大附中,雖然比預定晚了一小時,但是校長熱情款待,他說:「這裡平常很少人願意來開工作坊。」

為了讓學生學更好,這些老師犧牲假日設計課程,背後重要推手是台北市麗山高中化學老師藍偉瑩。

Read More

【教育現場】王嘉納 一張砂紙 磨出部落孩子的自信

5/21/2015

 
文章轉載出處:親子天下
「在這裡,成功只能用想像的,」玉東國中老師王嘉納,心疼這群偏鄉孩子。他用自己的木工專長,給孩子技術,更帶領他們經驗了生命中的第一場勝利。
图片
攝影:鄒保祥 攝

世界金牌老師的木工課
(王嘉納小檔案: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系畢業,現任花蓮縣玉東國中木工專班指導老師,曾獲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技能競賽家具木工雙金牌)

Read More

【教育現場】洪敏勝 開發app 地理變立體

5/21/2015

 
文章轉載出處:親子天下

過去我們總在書本上學地理、認識土地,用死背換取分數。然而熱愛地理的洪敏勝,用數位科技、行動改變了教室內的學習方式。
图片
攝影:鄒保祥
一提起地理科,很多大人會說「死背就好」,它只是社會科的三分之一,占分不重。但在新竹光復中學有一位狂熱的地理老師,不但和學生一起開發出「翻轉地理教室app」,還帶著一群學生登上合歡山,在實察中印證課本上教過的知識,讓學生驚呼:「原來比例尺、地圖判讀真的有用!」

教書歷史只有三年多的洪敏勝,年輕有活力,本身就熱愛山林與大自然,也熱衷學習各種最新的傳播科技,做為引學生入門的媒介。

Read More

【時事議題】熱血公民師:我上街頭,但反對老師帶學生抗爭

5/19/2015

 
文章轉載出處:天下雜誌
图片
圖片來源:Youtube:https://youtu.be/zUdVJ4XgafM
學生運動風起雲湧,家長及教育人士各持立場,該不該讓年輕學生站上街頭,學生的公民素養是否成熟?現為台北市大直高中公民與社會科教師黃益中,直接將街頭辯論搬到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公民思辨,努力在課堂上翻轉錯誤價值,啟迪多元價值觀念。
自許「不在課堂,就在街頭」的黃益中老師最新出版《思辨──熱血教師的十堂公民課》一書,是他在高中課堂上,與學生進行十場關於公平正義的思辯對話,取材自台灣社會重要的新聞議題,透過時事討論、影片省思、互動分享的過程,讓學生關注與之切身的社會現況。

Read More

【時事議題】台灣翻轉教育的成功與失敗

5/15/2015

 
文章轉載出處:親子天下 翻轉教育
图片
這幾天,看到網路上不少人討論翻轉教育。某篇文章中有人寫了一句文:「台灣的翻轉教育註定會失敗!」。
 
到底台灣的翻轉教育是會成功,還是失敗呢?
 
要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另一個更根本的問題是:「翻轉教育的成功是什麼?」;而在回答這個更根本的問題前,更應該要問的是:「台灣教育問題的核心關鍵是什麼?」

Read More

【國際趨勢】歐巴馬分享童年私人書單,宣告要用一萬本免費電子書,扯平貧富閱讀差距!

5/15/2015

 
文章轉載出處:INSIDE「硬塞的」科技網誌
图片
為了推廣閱讀與擴大教育機會,日前美國總統歐巴馬(Obama)前往號稱華盛頓特區最窮社區之一的阿納卡斯提亞(Anacostia),造訪公共圖書館,與當地的孩子面對面談話,並宣布美國政府接下來即將推動的閱讀計畫──讓低收入家庭的孩子們能夠免費取得電子書。

宣布計畫的時機耐人尋為,正在巴爾的摩(Baltimore)黑人遭警殺害事件以及警民與種族衝突日益緊張之後。選擇在這樣的時機點走訪阿納卡斯提亞,源於歐巴馬將這一衝突事件與某些社區缺乏教育機會做了某程度上的連結。他在事件之後曾公開呼籲大眾,應當多去追求「一點心靈探索」(some soul searching)。

「如果我們要認真地去實踐這個國家應當要有的模樣,我們就必須思量能夠給予每座社區什麼樣的機會,而且不能只是因為他們登上首頁的時候才去做,必須是每天都這樣做。」歐巴馬的首席財政顧問柴恩茲(Jeff Zients)在總統出訪前,如此對媒體說道。

根據美國國家教育進展評估(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的研究顯示,華盛頓特區中,來自低收入家庭的四年級學童,中有高達 81% 閱讀能力與學習進度都落後給同年級的其他孩子;而這樣的問題,其實遍及全美。

Read More

【時事議題】2025年的教育想像:個人化教育

5/13/2015

 
文/方新舟(誠致基金會董事長)、呂冠緯(誠致基金會執行長)

「網路智慧新臺灣政策白皮書」是政府面對網路時代快速變化的回應,國家確實需要上位計畫才能有效發展,而政府願意開放多元溝通管道的做法亦值得肯定。就內容而言,本白皮書簡介中提及「以前瞻、開放為理念」,然而細觀「數位教育」部份,對未來趨勢缺少想像,不夠前瞻;對台灣民間發展現況了解不清,不夠開放。

不夠前瞻的三個例子:

1.沒有建構官方民間的合作機制

數位教育風潮已經席捲全球,尤其以美國為首的幾個網站,例如Khan Academy、Coursera、EdX,都投入非常多的軟體人才,利用Big Data跟Machine Learning研發下一代的個人化教育軟體,而從企業、學校與非營利領域來的投資金額都是幾百萬美金起跳。
图片
圖擷自The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ad More

【國際趨勢】哈佛教授:企業不再重學歷,我們還要被成績綁架嗎?

5/13/2015

 
文章轉載出處:聯合報
【記者林秀姿/台北報導/2015年5月12日】
图片
「如果靠聯考制度,我是上不了哈佛的。」哈佛大學教授陶德羅斯(L.Todd Rose,見圖)首度來台,昨天接受本報專訪。他曾在高中輟學,但現在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以腦神經科學研究進行教育改革。 記者陳正興攝影

哈佛教授:假如只看成績 我應該申請不上哈佛

「如果靠聯考制度,我是上不了哈佛的。」哈佛大學教授陶德羅斯(L.Todd Rose)首度來台,昨天接受本報專訪。他曾在高中輟學,但現在是哈佛大學教育研究所研究員,以腦神經科學研究進行教育改革。他創辦非營利組織「個人機會中心」,致力推動差異化教學、打破平均迷思。

Read More
<<Previous

    Categories

    全部
    國際趨勢
    教育現場
    時事議題

    Archives

    十二月 2015
    七月 2015
    六月 2015
    五月 2015
    四月 2015
    三月 2015

    RSS 訂閱

財團法人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 Copyright © 2015 The Alliance Cultural Found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台北辦公室 Taipei Office | T | +886-2-2321-3313 | F | +886-2-2321-5552 ‧ 台東辦公室 Taitung Office | T | +886-89-221-991 | F | +886-89-222-586